一、單項選擇題
1.構成教育活動的主導性因素是( ?。?br />
A.教育者
B.受教育者
C.教育媒介
D.教育內容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、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。其中教育者是構成教育活動的主導性因素。
2.“以僧為師“以吏為師是古代( )教育的一大特征。
A.印度
B.中國
C.巴比倫
D.埃及
參考答案:D
參考解析:古代埃及開設有職官學校和文士學校,強調“以僧為師“以吏為師。
3.造就全面發(fā)展的人的唯一途徑是( )。
A.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
B.教育與科學研究相結合
C.教育與生產力相結合
D.教育與文化相結合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馬克思說:“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,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,而且是造就全面發(fā)展的人的唯一方法。
4.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。這句話夸大了( ?。┮蛩貙θ说纳硇陌l(fā)展的影響。
A.遺傳
B.環(huán)境
C.個體主觀能動性
D.學校教育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這句話強調了環(huán)境對事物的影響,但是如果用在人的身心發(fā)展上,則又夸大了環(huán)境的作用,因為人還具有主觀能動性,人的身心發(fā)展還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。
5.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學乎“古之王者,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體現了( ?。┑慕逃康挠^。
A.教育無目的論
B.社會本位論
C.科學本位論
D.個人本位論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學乎出自《學記》,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,形成良好的風俗習慣,一定要從教育人手。它表達了這樣一種治學精神,即教育擔負的最大責任不是傳承知識,而是移風易俗。“古之王者,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意為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,治理民眾,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。它強調了教育可以培養(yǎng)社會所需要的人,體現了社會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觀。
6.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( ?。?br />
A.學校的產生
B.學制的建立
C.教育實體的出現
D.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出現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我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清朝末年的“廢科舉,興學校,以及頒布了全國統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學制。
7.一般認為,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( ?。?br />
A.盧梭的《愛彌兒》
B.斯賓塞的《教育論》
C.赫爾巴特的《普通教育學》
D.夸美紐斯的《大教學論》
參考答案:D
參考解析: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是使教育學走上獨立發(fā)展道路的第一人,他在1632年出版的代表作《大教學論》被看作教育學走上獨立發(fā)展道路的標志。
8.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著作是( ?。?。
A.《教育學》
B.《論共產主義教育》
C.《普通教育學》
D.《教育論》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總結社會主義教育的經驗,出版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《教育學》。它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。
9.只有建立了統一的學校集體,才能在兒童的意識中喚起輿論的強大力量,成為支配兒童行為,并使它紀律化的一種影響因素。提出這一集體教育主張的教育家是( ?。?。
A.加里寧
B.馬卡連柯
C.凱洛夫
D.蘇霍姆林斯基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馬卡連柯提出了集體教育主張,推行平行教育理論。
10.我國在世界各地開辦孔子學院,向各國人民介紹中國文化。這說明教育對文化具有( ?。?br />
A.傳遞功能
B.創(chuàng)造功能
C.更新功能
D.傳播功能
參考答案:D
參考解析:利用孔子學院可以傳播中國古代儒家傳統文化,體現了教育對文化具有傳播功能。
二、簡答題
1.教育的構成要素有哪些?
參考答案:
(1)教育者。教育者是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,包括學校教師、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加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,其中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,是直接的教育者。
(2)受教育者。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,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,是教育實踐的對象。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,是學習的主體,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。
(3)教育影響。教育影響是教育內容、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聯系的總和。它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工具,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。
2.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哪些?
參考答案:
(1)教育目的的導向作用。
(2)教育目的的激勵作用。
(3)教育目的的評價作用。
以上學習資料均來源于網絡,若內容與教材有所差異請以教材或老師課堂所講內容為準!更多信息可登錄網校教師資格頻道,查看或咨詢網校在線客服!